账号:
密码:
笔趣阁 - 历史军事 - 大明的启迪在线阅读 - 第五十章 拜访

第五十章 拜访

    “这有什么不能说的,满朝都在传,锦衣卫都不制止的。”

    朱瞻基满不在乎的说道,显然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。

    不过白天却没有再搭话,不管事实是不是白天想的那样,这个话题再进行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,再多说点什么,他很怕会迎来朱棣的制裁。

    “对了,太孙明日可不可以帮我引荐一下郑和,我想和他聊聊关于海洋的一些东西,郑和常年出海,想必也能给我的海船不少的建议。”

    “行啊,我也很喜欢他的,我之前年纪小的时候,他每次回来都会给我讲海上发生的故事,可有趣了。”朱瞻基一听白天想见郑和,马上就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闲聊了一会,两人便有了睡意,各自洗漱了一番就睡去了。

    第二日,朱瞻基和白天便来到了郑和这里。

    郑和作为少数能获得朝臣和百姓一致认可的太监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即使是他现在的地位,也还是住在宫中,宫外皇帝给赏赐的宅子,干儿子的宅子,他基本上都是没有怎么去过的。

    出海就是浪里翻云,在国内就是住在宫中,很是谨守作为一个内臣的本分。

    郑和对于朱瞻基的到来很是开心。

    朱棣的孙子辈,他最喜爱的就是朱瞻基了,在朱瞻基还小的时候,他就看出来,朱瞻基的气概和他的祖父十分想似,都是那种一看就是人主的人。

    他相信自己能看出来的东西,朱棣也能看出来,根据他对朱棣的了解,朱瞻基被当成皇家继承人培养的概率是很高的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朱瞻基成功得封皇太孙,基本上就是内定的帝王了。

    和平年代可不像是战争时期,继承人的选择可以肆意妄为的,一旦指定了一个人接受帝王教育,那其他人想要成为帝王的可能性就会变得相当之低了。

    包括能力,还有国朝大臣的认可之类的,别人都无法比拟的。

    所以郑和很喜欢跟朱瞻基分享一些他在海外的见闻,想要勾起朱瞻基对于海外的重视和兴趣。

    现在不管在朝中还是在民间,禁海的声音都是喧嚣尘上。

    内地的不懂,真的相信海洋探索和海洋贸易会给大明带来弊端。

    而背靠海边的,则是不想让别人来分海洋这杯羹。他们在当地家大业大,根基深厚,不管是走私还是进口一些违禁品,都是没有难度的事情。

    郑和虽然常年在海上漂泊,但是这些事情他都是懂得的,勾起未来帝国继承人对海洋的兴趣,要比暴力去和那些既得利益者硬刚来的方便快捷多了。

    朱瞻基也没辜负郑和的期望,对海洋有了极大的兴趣,不过也仅仅是兴趣而已。

    今天朱瞻基能在他刚到京城没几天的时候就来了他这里,无疑让郑和看到了某种信号。

    不会放弃海洋的信号。

    郑和先是和朱瞻基聊了聊海上见闻,尤其是这次郑和去了更远的地方,见到了昆仑人的祖地,那平原上奔跑迁徙的兽群,一年都不会寒冷的雨林,撒豆成豆田的富庶,给朱瞻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 “今天我还要给您介绍一个人”,朱瞻基说着,指了指站在自己身边的白天。

    郑和一听倒是吃惊了。

    他上次出海之前,还没有见过白天,因为礼数的原因,白天和郑和都是站着的。

    所以郑和一直以为跟在朱瞻基身边的白天,只是个普通的新来的小太监而已。

    也不是郑和脸盲,忘了白天长什么样子,常年在海上漂泊的郑和,视力其实有点差的,今天白天来的时候没穿上朝才穿的衣服,再加上到现在白天都是一言不发,所以郑和根本没认出来白天就是昨天帮他解围的那个小少年。

    “这是安乐所千户白天,昨天在殿外还跟您说过话的,不记得啦?”

    朱瞻基也知道郑和的眼神不好,想必是没认出来白天,于是调侃道。

    “还真是,人年纪大了,眼神就差了,竟没有认出是昨日那位给我创造进谏机会的那位,这年纪,我还以为是哪个武林世家的不世出的天才过了武举了呢”。

    郑和当然不会没听过白天的名号,回京一路上就听宋礼在那边絮叨什么年纪轻轻的谗臣什么的。

    “郑公公谬赞了,就是机缘巧合罢了。”白天苦笑了一下,千户听起来威风,社会地位的确是比同档次的文官差一些。

    这也是宋明时代的一大特色了,重文轻武。

    宋朝是怕再出一次陈桥兵变,所以疯狂打压武人,最后搞得武装废弛,被人从汴梁赶到了临安,又从临安赶到了崖山。

    明朝就比较奇葩了,按理说应该是吸取前辈灭亡的经验,重视一下武人的社会地位才是。

    但是明朝吸取经验的时间线有点长,吸取到唐去了。唐那时候藩镇割据,各路刺史一个接着一个的造反,太监废立皇帝。

    所以终明一朝,是武功一代比一代差,太监倒是一代比一代忠心,除了末期的几位,剩下的例如刘瑾魏忠贤之类的,都是倒在了君权和内阁抗争的路上了。

    当然要说口碑最好的,第一要数眼前这位,七次下西洋,流芳百世。

    还有诸如张敏,王承恩之类的,也是比较受后世赞许的。

    “我这次让太孙带我来,就是听说郑公公长于海事,之前有设计了一艘还舰,陛下和造船师都认可了,但我还是想听听您的意见,看看有什么能改动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说完,白天就把准备好的设计图递给了郑和。

    郑和拿起图一看,眉头就皱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