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笔趣阁 - 历史军事 - 明朝那些事儿(全集)在线阅读 - 第324章 皇太极(2)

第324章 皇太极(2)





    先是下了封文书,给两人上了堂历史课,说此前经抚不和(指熊廷弼和王化贞),丢掉很多地方,你们要吸取教训,不要再闹了。



    然后表示,你们两个都是人才,都不要走,但为防你们两个在一起会互相死磕,特划定范围,王之臣管关内,袁崇焕管关外,有功一起赏,有黑锅也一起背,舒坦了吧!



    命令下来后,袁崇焕和王之臣都相当识趣,当即作出反应,表示愿意留任,并且同意满桂留任,继续共同工作。



    不久之后,袁崇焕任命满桂镇守山海关,风波就此平息——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。



    然而这件小事,最终也影响了他的命运。



    但不管有什么后遗症,至少在当时,形势是很好的,一片大好。



    满桂守山海关,袁崇焕守宁远、锦州,所有的堡垒都已修复完毕,所有的城墙都已加固,弹药充足,粮草齐备,剩下的只有一件事——张开怀抱等你。



    五月十一日,皇太极一头扎进了怀抱。



    他的六万大军分为三路,中路由他亲率,左路指挥莽古尔泰,右路指挥代善、阿敏,于同日在锦州城下会师,完成合围。



    消息传到宁远城的时候,袁崇焕慌张了。他虽然作好了准备,预料到了进攻,却没有料到,会来得这么快。



    赵率教的策略



    锦州城的守将是赵率教。



    袁崇焕尚且没有准备,赵率教就不用说了,看城下黑压压一片,实在有点儿心虚,思考片刻后,他镇定下来,派两个人爬出城墙(不能开门),去找皇太极谈判。



    这两个人的到来把皇太极彻底搞迷糊了,老子兵都到城下了,你要么就打,要么投降,谈什么判?



    但愿意谈判,也不是坏事,他随即写了封回信,希望赵率教早日出城投降,奔向光明。



    使者拿着书信回去了,皇太极就此开始了等待,下午没信儿,晚上没信儿,到了第二天,还是没信儿。



    于是他向城头瞭望,看到明军在抢修防御工事。



    这场战役中,赵率教是比较无辜的,其实他压根儿就不是锦州守将,只不过是恰好待在那里,等守将到任,就该走人了,没想到皇太极来得太突然,没来得及走,被围在锦州了。四下一打量,官最大的也就是自己了,无可奈何,锦州守将赵率教就此出场。



    但细一分析,问题来了,辽东兵力总共有十多万,山海关有五万人,宁远有四万人,锦州只有一两万人,兵力不足且不说,连出门求援的人都还没到宁远,怎么能开打呢?



    所以他决定,派人出城谈判,跟皇太极玩太极。



    皇太极果然名不副实,对太极一窍不通,白等了一天,到五月十三日,想明白了,攻城。



    六万后金军集结完毕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军旗招展,人山人海,等待着皇太极的指令。



    皇太极沉默片刻,终于下达了指令:停止进攻。



    皇太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汉,好汉是不吃眼前亏的。



    面对着城头黑洞洞的大炮,他决定,暂不进攻——谈判。



    他主动派出使者,要求城内守军投降,第一次没人理他,第二次也没人理他,到第三批使者的时候,赵率教估计是烦得不行,就站到城头,对准下面一声大吼:



    “要打就打,光说不顶用(可攻不可说也)!”



    皇太极知道,忽悠是不行了,只能硬拼,后金军随即蜂拥而上,攻击城池。



    但宁远战役的后遗症实在太过严重,后金军看见大炮就眼晕,没敢玩命,冲了几次就退了,任上级骂遍三代亲属,就是不动。



    皇太极急了,于是他坐了下来,写了一封劝降信,派人送到城门口,被射死了,又写一封,再让人去送,没人送。



    无奈之下,他派人把这封劝降信射进了城里,毫无回音。



    傻子都明白,你压根儿就攻不下来,你攻不下来,我干吗投降?



    但皇太极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,第二天,他又派了几批使者到锦州城谈判,皇天不负有心人,终于有了回应,守军说,你要谈判,使者是不算数的,必须派使臣来,才算正规。



    皇太极欣喜若狂,连忙选了两个人,准备进城谈判。



    可是这两位仁兄走到门口,原本说好开门的,偏偏不开,向上喊话,又没人答应,总而言之无人理会,只好打转回家。



    皇太极很愤怒,因为他被人涮了,但问题是,涮了他,他也没办法。



    皇太极度过了失望的一天,而即将到来的第二天,却让他绝望。



    清晨,正当皇太极准备动员军队攻城的时候,城内的使者来了,不但来了,还解释了昨天没开门的原因:不是我们不热情,实在天色太晚,不方便开门,您多见谅,今天白天再派人来,我们一定接待。



    皇太极很高兴,又派出了使臣,可是到了城下,明军依然不给开门。



    这批使臣还比较负责,赖在城下就不走了,于是过了一会儿,赵率教又出来喊了一嗓子:



    “你们退兵吧,我大明给赏钱(自有赏赉)!”



    就在皇太极被弄得几乎精神失常、气急败坏的时候,城内突然又派出了使者,表示谈可以,但不能到城里,愿意到皇太极的大营去谈判。



    差点儿被整疯的皇太极接待了使者,并且写下了一封十分有趣的书信。



    这封书信并不是劝降信,而是挑战信,他在信中表示,你们龟缩在城里,不是好汉,有种就出来打,你们出一千人,我这里只出十个人,谁打赢了,谁就算胜。你要是敢,咱们就打,要是不敢,就献出城内的所有财物,我就退兵。



    所谓一千人打不过十个人,比如一千个手无寸铁的傻子打不过十个拿机枪的特种兵,一千个平民打不过十个超人,都是很可能的。



    在这点上,皇太极体现出女真人的狡猾,联系到他爹喜欢玩阴的,这个提议的真正目的,不过是引明军出战。



    但书信送入城后,却迟迟没有反应,连平时出来吼一嗓子的赵率教也没了踪影,无人答理。



    究其原因,还是招数太低级,这种摆明从《三国演义》上抄来的所谓“激将法”(《三国演义》是后金将领的标准兵书,人手一本),只有在《三国演义》上才能用。



    皇太极崩溃了,要么就打,要么就谈,要谈又不给开门,送信你又不回,你他娘的到底想怎么样?



    其实赵率教是有苦衷的,他本不想耍皇太极玩,可是无奈,谁让你来这么早,搞得老子也走不掉,投降又说不过去,只好等援兵了,可是空等实在不太像话,闲来无事谈谈判,当做消遣,仅此而已。



    五月十六日,消遣结束,因为就在这一天,援兵到达锦州。



    得到锦州被围的消息后,袁崇焕十分焦急,他随即调派兵力,由满桂率领,前往锦州会战。援军的数量很少,只有一万人。



    六年前,在辽阳战役中,守将袁应泰以五万明军,列队城外,与数量少于自己的后金军决战,结果一塌糊涂,连自己都搭了进去。



    六年后,满桂带一万人,去锦州打六万后金军。



    他毫无畏惧,因为他所率领的,是辽东最为精锐的部队——关宁铁骑。



    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,这支由辽人为主的骑兵训练有素,并配备精良的多管火器,作战极为勇猛,具有极强的冲击力,成为明末最强悍的武装力量。



    在满桂带领下,关宁铁骑日夜兼程,于十六日抵达塔山附近的笊篱山。



    按照战前的部署,援军应赶到锦州附近,判明形势发动突袭,击破包围。



    然而,这个构想被无情地打破了,因为就在那天,一位后金将领正在笊篱山巡视,这家伙正是莽古尔泰。



    这次偶遇完全打乱了双方的计划,片刻惊讶后,满桂率先发动冲锋。



    后金军毫无提防,前锋被击溃,莽古尔泰虽说很憨厚,打仗还算凑合,很快反应过来,倚仗人多,发动了反击,你来我往几个回合,不打了。



    因为大家都很忙,莽古尔泰来巡视,差不多也该回去了,满桂来解围,但按目前形势,自己没被围进去就算不错,所以在短暂接触后,双方撤退,各回各家。



    几乎就在满桂受挫的同一时刻,袁崇焕使出了新的招数。



    他写好了一封信,并派人秘密送往锦州城,交给赵率教。



    然而不幸的是,这封信被后金军半路截获,并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中。



    信的内容,让皇太极极为震惊:



    “锦州被围,但我已调集水师援军以及山海关、宣府等地军队,全部至宁远集结,蒙古援军也即将到来,合计七万余人,耐心等待,必可里应外合,击破包围。”



    至此,皇太极终于知道了袁崇焕的战略,确切地说,是诡计。



    锦州被围,援军就这么多,所以只能忽悠,但辽东总共就这么多人,大家心知肚明,所以忽悠必须从外地着手,什么宣府兵、蒙古兵等,你说多少就多少,在这点上,袁崇焕干得相当好,因为皇太极信了。



    五月十七日,他更改了部署。



    三分之一的后金军撤除包围,在外城驻防,因为据“可靠情报”,来自全国四面八方(蒙古、宣府等)的援军,过几天就到。



    六万人都没戏,剩下这四万就可以休息了,在明军的大炮面前,后金军除了尸体,没有任何收获。



    第二天,皇太极再次停止了进攻。



    他又写了封信,用箭射入锦州,再次劝降。



    对于他的这一举动,我也无语,明知不可能的事,还要几次三番去做,且乐此不疲,到底什么心态,实在难以理解。



    估计城内的赵率教也被他搞烦了,原本还出来骂几嗓子,现在也不动弹了,连忽悠都懒得忽悠他。



    五月十九日,皇太极确信,自己上当了。



    很明显,除了三天前和莽古尔泰交战的那拨人外,再也没有任何援兵。



    但问题是,锦州还是攻不下来,即使皇太极写信写到手软,射箭射到眼花,还是攻不下来。



    这样的失败是不能被接受的,所以皇太极决定,改变计划,攻击第二目标。



    但在此之前,他打算再试一次。



    五月二十日,后金军发动了最后的猛攻。



    在这几天里,日程是大致相同的:进攻,大炮,点火,轰隆,死人,撤走,抬尸体,火化,再进攻,再大炮,再点火,再轰隆,再死人,以此类推。



    五月二十七日,皇太极再也无法忍受,使出最后的撒手锏——撤退。



    但他的撤退相当有特点,因为他撤退的方向,不是向后,而是向前。



    他决定越过锦州,前往宁远,因为宁远就是他的第二攻击目标。



    经过审慎的思考,皇太极正确地认识到,自己面对的,是一条严密的防线,锦州不过是这条防线上的一点。



    所有的防线,都有核心,要彻底攻破它,必须找到这个核心——宁远。



    只要攻破宁远,就能彻底切断锦州与关内的联系,明军将永远地失去辽东。



    皇太极决定孤注一掷,派遣少量兵力监视锦州,率大队人马直扑宁远,他坚信,自己将在那里迎来辉煌的胜利。

hf();